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士义:发展油田新质生产力 支撑我国原油长期稳产
www.chinaoilonline.com 2025-09-17 10:52:17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保持老区“基本盘”稳定是油田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未来10年,CCUS-EOR将成为最为现实经济可行的主要碳利用方式
页岩油是保持我国原油中长期稳产的最现实可行接替资源
集团公司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以“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总结公司“十四五”取得的成绩,部署“十五五”重点工作,对于集团公司高质量健康发展、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集团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论述精神,经营业绩有目共睹,下一步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催人奋进。结合近期油田开发调研与规划研究,下面就老油田稳产、CCUS-EOR(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提高原油采收率)、页岩油增储上产等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高度重视和支持老油田稳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最近调研发现,一些油田新发现区块发展较快,对老区稳产重视不够。原因包括新区上产往往显示度比较高,同时投资来源有保障;老区稳产工作量巨大、显示度较低,投入渠道不畅,需要背负更高的生产成本。需要避免出现“老区‘基本盘’不稳,新区上产稳产需要依靠大量投入支撑,导致油区总产量难以保持稳定甚至下降”的局面。
建议高度重视和支持老区“基本盘”稳定工作,加大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试验与应用力度,完善相关投入、考核等支持政策,只要老区增加了产能和可采储量,就给予投入支持,以调动油田开展老区稳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老区“基本盘”稳定是油田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是建议加快推进CCUS驱油埋存产业化进程。CCUS-EOR是目前最为现实可行的碳减排利用技术。2030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时间点,届时各地难减排企业超排的二氧化碳亟待消纳。现在看来,CCUS-EOR有望成为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实现碳达峰的托底技术,同时可构建二氧化碳捕集―运输―驱油―埋存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议集团公司加快CCUS驱油埋存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应用,进一步完善碳源―碳汇企业源汇匹配研究,牵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集群。目前面临的瓶颈之一是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集团公司已在吉林油田和吉林石化之间开建长距离大输量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对于消纳沿途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意义和影响重大。建议集团公司2030年前在重点油气盆地重点CCUS应用地区,加大CCUS应用能力建设力度,特别是尽快研究建设若干二氧化碳长输管道,把沿线碳排放企业通过管道串联到产业链上来。未来10年,在碳达峰目标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CCUS-EOR将成为最为现实经济可行的主要碳利用方式,需求和应用规模将不断扩大,须超前布局管道网络,夯实产业链基础,提升CCUS驱油埋存能力,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增产原油和保障国家碳达峰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建议加快页岩油增储上产步伐。页岩油是保持我国原油中长期稳产的最现实可行接替资源,当前页岩油增储是制约上产的核心环节。目前非常规页岩油储量管理依然沿用常规油气储量标准,要求的井数及探明程度均较高,难以适应非常规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特点。建议尽快制定适合非常规油气特点的储量管理政策。在现行管理方式下,可参考借鉴当年长庆苏里格气田成功开发经验,建议在企业内部建立“基本探明储量”认定标准,据此开展页岩油开发方案编制,推进规模储量的认定和开发,加大科技攻关试验力度,尽快形成各类页岩油规模增储上产关键技术并产业化应用,率先实现公司年产千万吨级规模,带动全国增储上产,强力支撑我国原油长期稳产和能源安全。(余果林 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