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用基层治理“方程式”求解管理效能最大化

www.chinaoilonline.com  2025-04-15 13:59:00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推荐理由

基层强则企业强。本报联合《大庆石油报》开展基层蹲点采访,以大庆油田北二二集输班为样本,展现红色网格治理模式在基层的“具象化”应用。

报道通过详细阐述“四个一”模式运作机制,深度剖析传统基层管理方式的局限,并从实践、效果、启示3个维度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多维立体治理新模式,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例。

短短3个月,在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第一作业区北二二集输班里,悄然发生着一场影响深远的蝶变:

从传统岗位责任制以生产操作为主体的点对点、直线式责任划定,变身为多维立体治理新模式,北二二集输班在将红色网格治理模式“具象化”、重塑基层管理新貌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全新路径。

“看实践” 用一张任务清单,厘清格内事;以一张专责卡,锁住分内责;凭一张比色图,干出标准活;靠一张考核表,激发主动性。在“四个一”新模式下,单、卡、图、表的综合运用,实现各项工作有机融合

“以前,我们班组员工每天都很忙,但总觉得缺乏方向。有些工作任务不清晰、责任划分模棱两可,大家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乏整体协作。”说起几个月前班组的状态,北二二集输班党支部书记郑智子感触颇多。

问题当前,北二二集输班决定开启一场“重塑之旅”,将红色网格治理模式“具象化”,为基层发展释放无限潜能。

管理人员深入每个岗位,与员工促膝长谈,了解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经过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四个一”(一张任务清单、一张专责卡、一张比色图、一张考核表)模式应运而生。

“任务清单”把事兜全。要想做到事事有人管,得先知道需要管多少事。北二二集输班梳理所有工作事项,归拢成448项,涵盖生产操作、网格赋能、协同配合3个模块,用一张“任务清单”把事兜全。

“专责卡”把责卡准。要想做到人人担其责,先得清楚谁对谁负责。每张佩戴在胸前的专属卡片,不仅写满了与任务清单一一对应的工作职责,还清晰地画出了问题处理流程图和责任区平面图,专人专责,照卡办事。

“比色图”把标对齐。要想干出标准活,先得给工作标准加上“刻度”。工作标准比色图上,无论是生产操作的指标标准,还是节能降耗的数量标准以及问题处置上报的时间标准,通过不同颜色标记,让员工一眼就能看出工作阶段是创优、达标还是未达标,操作起来更有目标。

“考核表”把劲拉满。要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先得让激励机制亮真章。在原来全要素考核仅针对生产操作的基础上,将网格赋能、协同配合纳入进来,形成一套契合红色网格治理模式的考核机制,多劳多得、优劳多得。

3个月来,这套以任务为“变量”、责任为“系数”、标准为“常量”、考核为“等号”的基层治理“方程式”,正以各要素间的深度融合和协同运作,精准求解着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看效果” 从职责“笼统账”到分工“明细表”,从标准“粗线条”到精准“刻度盘”,员工从接受度不高到热情投入,从被动“交差”到主动“寻宝”,基层管理告别传统“老路”,快速驶向高效科学的“快车道”

当记者走进北二二集输班,所到之处繁忙有序。在这里,巡检打卡、工作提示板管理、绘制清晰平面图等伴随“四个一”模式衍生出的各种招法,切实发挥着积极作用。

“为啥要绘制清晰的平面图?就是要让责任落实更直观。你看,我们特意在‘专责卡’下面配了责任区平面图。蓝色代表设备责任区,黄色代表场地责任区,粉色代表卫生责任区。”郑智子说,“就拿员工姜慧明管理的卫生责任区泵房为例,这里12个灯的开关、6个水龙头都归她管,谁进入她的责任区,安全责任也由她全权负责。”

单元工作中遇到问题该找谁解决?他们从“单元自治”到“格内共治”再到“疑难上报”,形成了问题处理流程图。

简单说,就是遇到问题不再扔给网格长,简单问题员工自己搞定,复杂问题再逐级上报。之前,70%的问题需要上级帮扶;现在,82%的问题都能在网格内解决。

“以前,我们很多工作标准都只要求在一个区间范围,比如储水罐液位,8米也行,9米也行,管理相对粗犷。”郑智子说,“现在,活要干得漂亮,标准得先定住了。就拿加热炉节气试验为例,我们对比50次试验结果和化验数据发现,加热炉温度越高,过滤罐反冲洗效果越好,水质也就越好,但耗气量也噌噌往上涨。于是,我们根据反冲洗曲线,继续摸索,发现在59摄氏度时,不仅水质达标,耗气量也更低,所以,这个温度就是标准。这么干,1个月就节气4320立方米。”

“看启示” 抓住生产经营的主旋律、激发全员参与的主动性、释放基层自治的生命力,在“具象化”引领下,“四个一”撬动着基层治理的无限可能

追溯北二二集输班的这段历程,红色网格治理不仅让其自身尝到了“甜头”,也为其他单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红色网格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党政融合的关键系统工程。只有将其深度嵌入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才能精准施策、契合需求。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全方位渗透,从优化生产流程的“精细雕琢”,到强化安全管理的“严防死守”,再到把控企业发展方向的“高瞻远瞩”,红色网格都发挥着独特而关键的作用。

这也启示我们,红色网格治理模式的活力密码,藏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参与里。当全员主动投身其中,才能让红色网格真正“活”起来。企业要充分释放基层自治的生命力,畅通红色网格“微循环”,让全员化身问题的“第一发现者”与“解决先锋”,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