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多领域取得关键突破

www.chinaoilonline.com  2025-07-03 17:29:56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编者按: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长期以来,中国石油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关矢志攻坚、久久为功,加速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筑能源化工创新高地。这股澎湃之力,正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推科技强国建设注入磅礴动能。

日产量突破5000吨

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成绩亮眼  

今年上半年,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累计生产原油88万吨,同比增长82.2%。目前,该示范区最高日产量突破5000吨,创历史新高,持续巩固了我国陆相页岩油从“技术突破”向“效益开发”的转型成效。

吉木萨尔页岩油的埋深超3500米,渗透率是常规油藏的万分之一,开采难度如同从磨刀石里榨油。今年以来,新疆油田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双向发力,推动多项关键指标打破国内纪录,为我国页岩油示范区的高效建设与规模效益开发树立起新标杆。

在科技创新方面,新疆油田持续深化地质认识与关键技术攻关,持续优化钻井提速模板,从钻头选型到钻具组合全流程优化,充分发挥井筒一体化在协同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今年上半年,吉木萨尔页岩油新井投产平均周期缩短至2天,较去年缩短了半天。

在管理创新方面,新疆油田以全生命周期管理及一体化统筹、专业化协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支持、数字化管理、绿色化发展“一全六化”系统工程方法论为指导,对部署规划、效益测算、单井运行等全方位把控,高质量推进页岩油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建设不是单纯追求产量,而是要打造陆相页岩油开发的‘标准’。”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经理杜雪彪说,“从地质认识到工程技术突破,我们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成果。吉木萨尔页岩油以累计产量超450万吨的实践,为国内非常规油藏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温差达160摄氏度

固井水泥浆一次上返温差突破国内技术极限  

6月18日,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深井、超深井关键技术――超大温差固井水泥浆技术在青海油田绿深1井成功应用。水泥浆从5200米以深的井底一次上返至地面,上下温差达160摄氏度,创国内固井水泥浆一次上返最大温差纪录,为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这口井的成功固井,不仅标志着油田在超深井大温差单级固井领域实现突破,更意味着相关技术水平再上台阶。”青海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平说。

固井是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向地球深部进军,超大温差导致的水泥浆顶部缓凝现象,已成为制约固井技术发展的“拦路虎”。目前,我国大温差固井水泥浆适应温差一般为60至70摄氏度,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解决该问题,中国石油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历经10余年,自主研发出大温差缓凝剂、纳米增强剂、高温悬浮剂、低黏型降失水剂和高效减阻剂五大核心产品及相关专利,最终形成的超大温差固井水泥浆技术,可适应超过160摄氏度的温差环境。

“技术的突破,凝聚着我们为深地油气开发攻克‘上冷下热’难题的坚定决心,有力推动我国固井技术实现从‘有限适应’到‘超宽突破’的跨越式发展。”研发团队负责人、中油海工渤星公司一级工程师赵宝辉表示。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在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等现场成功应用20余井次,应用效果良好,对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000吨/年

全球首套规模最大EDH工业试验装置中交  

6月30日,辽阳石化公司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全球首套3000吨/年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EDH)工业试验装置顺利中交。这标志着全球同类技术中规模最大的装置成功由建设阶段迈入生产准备阶段,不仅彰显出辽阳石化在乙烯生产技术领域的前瞻性与创新能力,而且意味着石化行业在探索低碳、高效、环保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该中试装置采用的EDH技术,由辽阳石化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发。装置以乙烷和氧气为主要原料,借助高效催化剂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精准转化,产出高纯度的聚合级乙烯,同时副产乙酸等宝贵化工原料。

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技术,凭借低能耗、低成本、绿色环保优势,成为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乙烯制备新途径。该技术不仅是集团公司化工业务升级的重要支点,更是推动石化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力量,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下一步,辽阳石化坚持将自主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抓实生产准备,组建专业团队攻坚克难,突破技术瓶颈,全面打通生产流程,为全面商业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